第2929章 王莽:秦政是秦始皇?
爱小说(www.18ys.net)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18ys.net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第2929章王莽:秦政是秦始皇?
苇名一心的疯狂刺杀之举,让魏宋明吴四国极为头疼,都想要将这个麻烦解决掉,但又无法锁定去其位置,无奈之下只能加大对苇名一心的追捕力度。
在魏宋明吴四国众多高手的联合追杀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苇名一心,不得不逃入了大秦地界,以躲避追捕,但也因此被须佐之男给盯上了。
苇名一心虽痛恨汉人暴政,但也知道大秦才是汉人霸主,其高手数量更是比魏宋明吴四国加起来都多,所以自然不敢轻易招惹。
之前他也没在大秦地界犯过案,这次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也不会逃入大秦的统治区,并遭遇到了前东瀛第一猛将,现嬴州第一猛将,须佐之男。
苇名一心虽能以在短期内和大宗师曹秋道对抗,但跟能越阶击败大宗师的须佐之男相比,实力差距还是太大了,最终自然是惨败在了须佐之男手中。
对于苇名一心这种大侠,须佐之男自然是不忍杀害,他会出手也只是职责所在,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生擒。
在得知了苇名一心的事迹之后,嬴州刺史秦政也觉得苇名一心是个人才,而且品行极佳,所以想要将其劝降为大秦效力。
在秦政的几次三番的劝降,以及须佐之男的多番苦劝,苇名一心才打消了对大秦的敌视,而在真正了解到汉人诸国的强大后,也意识到汉人在嬴州的统治根本不可能被推翻。
汉人在嬴州尝到甜头后已经不可能走了,就算推翻其中一个,也很快就会被另一个取代,本质上并没有多少意义,况且嬴州各大势力也和汉人深度绑定。
既然注定打不过,那不如主动加入。
这也是须佐之男、月读、上杉谦信等一众鸽派心中的真实想法。
苇名一心在亲眼目睹了大秦对嬴州的统治,确实不似魏宋吴明四国那般残暴,开始逐渐理解鸽派们的心态后,这才决定投靠各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大秦,而以他为首的苇名众也跟着一起投靠了大秦。
苇名众虽在魏宋明三国的围剿下损失惨重,但由于连番搞事之下,也使其在绿林江湖中名声大噪,轻易就补充了很多新成员,所以实力依旧不算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苇名众的投靠,极大降低了嬴州平民对大秦统治的抵触心。
毕竟苇名众在嬴州可是有着很高的侠名,在很多平民心中代表着正义和公道,连他们都投靠了大秦,一定意义上也说明大秦更得人心。
苇名一心和苇名众投靠大秦,也让以丰臣秀吉为首的东瀛残余势力暴怒不已,他们并不是没想过救下苇名众,但却担心会引起汉人们的警惕,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反而坐看苇名一心苦苦挣扎。
直到苇名一心投靠大秦,丰臣秀吉等人才追悔莫及,因为他们错过的不只是一员大将,还有大量底层百姓的民心。
像苇名一心、前田庆次、岛津岁久,岛津忠恒这类,真心投降大秦的嬴州本土人士,其实也并不在少数,只是奈何人员成分太杂,难以分辨其中的忠奸,所以多数人都还在考察期。
反观王莽,他就没有大秦那么多顾虑了,只要是从嬴州来的人,无论是谁投靠他都敢收,而他这次会选择出兵九州,除了是被金清所逼迫,以扩大疆域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招揽嬴州的人才。
王莽深知打仗所拼的就是人才,可三韩半岛哪怕已经完成一统,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才供他驱使,反而是一海之隔的嬴州,人才密度丝毫不逊于中原。
其实这也很正常,东瀛数千年积攒的人才,却在同一时期,集中出现在一座岛上,那人才密度能不高吗?
不过嬴州的人才数量虽多,但质量方面就要差得多了,绝大多数属性都在50~80之间,能上90的就已经是顶级人才了,而破百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更别说是黄金级的大才。
不过王莽也没有挑剔的资格,他本来也没有其他选择,有倭人用总比没有要强吧?
既然注定无法在质量上取胜,那王莽也只能在数量上弯道超车了。
听完渊盖苏文的讲述后,王莽强忍着心中愤怒,问道:“这么说来的话,你是因为遇到了苇名一心,伤上加伤,才会在人吉城之败后又败了一阵?”
王莽穿越前虽做足了准备,但对于苇名一心,不怎么玩游戏的他是真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只是认为这是个被埋没的本土人物,心中也并没有多少忌惮。
“额,那倒不是……”
渊盖苏文露出尴尬之色,犹豫了一番后,还是如实交代了人吉城之败后,他所经历的又一场惨败。
简而言之,就是带伤的渊盖苏文和虽败给了苇名一心,但也成为掩护败军撤退,可战后他却自作聪明的想到了一个诱敌之计,想要力挽狂澜。
渊盖苏文故意对外选宣称。自己因之前的大战受了重伤,而军心也因此动荡不堪的消息,想要示敌以弱从而引诱秦军前来袭,而他则联合倭将柴田胜家设下埋伏。
没错,就是那个在征倭大战中,被吴起一把大火,连带着浦元城和十万大军,一起葬送的在织田家主将柴田胜家。
哪怕是吴起都以为柴田胜家死了,但其实那把火其实并没烧死柴田胜家,他事先察觉到了不对劲,但已无法阻止秦军的火攻,只能带着少量心腹从暗道逃离浦元城,这才避免了被烧死的命运。
至于逃出生天后的柴田胜家,为何不去投靠丰臣秀吉?反而舍近求远的追随了王莽?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两人有着很深的过节。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这两人原史中就是死敌,柴田胜家更是在贱岳之战战败后,宁愿点燃炸药而自杀都不愿意归顺丰臣秀吉。
这一世的两人的过节依旧不小,但真正让柴田胜家选择王莽的原因,还是东瀛亡国后丰臣秀吉面对汉人的态度太软弱了,让他看不到复国的希望,所以才会舍近求远的选择王莽。
柴田胜家可不是一个人投靠的王莽,而得知他投靠了王莽后,一些同样不满丰臣秀吉的人也纷纷前来投靠,比如:果心居士、百地三太夫等等,这也让柴田胜家成为了王莽麾下的倭系武将之首。
别看王莽只有三韩屁大点的地方,但随着其正式占领北九州,他麾下已经能划分为汉系、朝系、倭系,以及外族系这四大派系。
前三者自然是按照本族进行划分,而最后的外族系,则是除汉朝倭三族外的所有异族。
柴田胜家虽是倭系之首,但渊盖苏文也是朝系的扛鼎人物,他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柴田胜家自然不好拒绝。
柴田胜家之前没和秦政打过交道,所以并不知道秦政的厉害,而渊盖苏文的计划虽有些粗藏,但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况且就算被识破了,有他在起码不会战败。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柴田胜家,决定配合渊盖苏文实施诱敌之计,却不想不但没能算计到秦政,反而还被秦政给反伏击了,而且伤亡比之前的一战还大,伤亡达到了近八千众。
渊盖苏文先是中了秦政的反间计,后又中了连环计,这让王莽气的说都不出话来了。
要知道自进军和占领北九州以来,王莽军总伤亡都不到一千,而渊盖苏文连续的两场大败,却让他损失了足足一万一千大军。
朝鲜国总兵力也不过十六万,一下子损失了十六分之一,这又岂能让王莽不心疼,同时也对秦政的忌惮达到顶点,甚至达到了仅次于嬴昊的级别了。
一开始王莽是没把秦政放在眼里的,觉得对方也就是个能力尚可,只是出身却极好的世家子,可是在了解秦政的具体经历之后,他才发现秦政此人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嬴温养子,十八岁从军,鲜有败绩,其功绩不能说顶尖,却也绝对不算差了,但最关键的还他的政绩。
秦政先后担任过荆州、雍州,以及嬴州,足足三个州的刺史,在他的任期间这三个州也都各有各的问题,可他不但都解决了,而且每个州都治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雍州和嬴州。
秦政任雍州刺史期间,李唐可还没有被灭国呢,而李世民更是大小动作不断,可偏偏秦政却能见招拆招硬抗了下来。
至于嬴州刺史之位就更是个烫手的山芋了,毕竟嬴州的势力之多,局势之复杂,哪怕是王莽都没有百分百的信心能应付得来,但偏偏秦政却应对的如鱼得水。
这样的政治应对能力,找遍全史也没有几个,所以哪怕是王莽也不得不怀疑秦政的身份了。
难道秦政真的是秦始皇的同位体?王莽心中暗道。
之前王莽从没把秦政当做始皇帝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名叫政的人虽不算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二是这个时代的土着之中,也确实有不少被埋没的人才,比如:苇名一心等等;
三是他不觉得秦始皇这种人物会屈居任何人下。
这三个原因中尤其以第三点为最,但这其实是王莽的固有思维在作祟,他打心眼里就不觉得秦始皇会屈居任何人下,所以自然就不会往这方面不去想。
但实际上王莽只需往这方面想一想就会知道,嬴政之所以能成为始皇帝,最大一条还是因为他是庄襄王的嫡长子,没了这层身份的话,任凭嬴政的个人能力再强,他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
秦政就是失去继承权的嬴政,这一世他的父亲不是庄襄王,而是嬴温的弟弟,而他虽是嬴温的养子,但嬴温有自己的儿子,嬴昊也有自己的儿子,所以秦政在法统上就不具备任何继承的资格。
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没有法统上的支持,哪怕是秦始皇,也只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当个臣子。
在意识到了秦政有可能是秦始皇后,王莽就知道九州恐怕没那么好打了,哪怕秦政现在手下并没有什么强将,他也要拿出全力来认真应对了,毕竟秦始皇值得这样的待遇。
王莽很期待,若是能在接下的打战中,他击败甚至斩杀秦政的话,不知道嬴昊的表情会不会很难看呢。
一念至此,王莽当即将召集麾下众文武,共同商议一下对付秦政的办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苇名一心的疯狂刺杀之举,让魏宋明吴四国极为头疼,都想要将这个麻烦解决掉,但又无法锁定去其位置,无奈之下只能加大对苇名一心的追捕力度。
在魏宋明吴四国众多高手的联合追杀下,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苇名一心,不得不逃入了大秦地界,以躲避追捕,但也因此被须佐之男给盯上了。
苇名一心虽痛恨汉人暴政,但也知道大秦才是汉人霸主,其高手数量更是比魏宋明吴四国加起来都多,所以自然不敢轻易招惹。
之前他也没在大秦地界犯过案,这次若不是迫不得已,他也不会逃入大秦的统治区,并遭遇到了前东瀛第一猛将,现嬴州第一猛将,须佐之男。
苇名一心虽能以在短期内和大宗师曹秋道对抗,但跟能越阶击败大宗师的须佐之男相比,实力差距还是太大了,最终自然是惨败在了须佐之男手中。
对于苇名一心这种大侠,须佐之男自然是不忍杀害,他会出手也只是职责所在,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生擒。
在得知了苇名一心的事迹之后,嬴州刺史秦政也觉得苇名一心是个人才,而且品行极佳,所以想要将其劝降为大秦效力。
在秦政的几次三番的劝降,以及须佐之男的多番苦劝,苇名一心才打消了对大秦的敌视,而在真正了解到汉人诸国的强大后,也意识到汉人在嬴州的统治根本不可能被推翻。
汉人在嬴州尝到甜头后已经不可能走了,就算推翻其中一个,也很快就会被另一个取代,本质上并没有多少意义,况且嬴州各大势力也和汉人深度绑定。
既然注定打不过,那不如主动加入。
这也是须佐之男、月读、上杉谦信等一众鸽派心中的真实想法。
苇名一心在亲眼目睹了大秦对嬴州的统治,确实不似魏宋吴明四国那般残暴,开始逐渐理解鸽派们的心态后,这才决定投靠各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大秦,而以他为首的苇名众也跟着一起投靠了大秦。
苇名众虽在魏宋明三国的围剿下损失惨重,但由于连番搞事之下,也使其在绿林江湖中名声大噪,轻易就补充了很多新成员,所以实力依旧不算弱。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苇名众的投靠,极大降低了嬴州平民对大秦统治的抵触心。
毕竟苇名众在嬴州可是有着很高的侠名,在很多平民心中代表着正义和公道,连他们都投靠了大秦,一定意义上也说明大秦更得人心。
苇名一心和苇名众投靠大秦,也让以丰臣秀吉为首的东瀛残余势力暴怒不已,他们并不是没想过救下苇名众,但却担心会引起汉人们的警惕,所以才一直没有行动,反而坐看苇名一心苦苦挣扎。
直到苇名一心投靠大秦,丰臣秀吉等人才追悔莫及,因为他们错过的不只是一员大将,还有大量底层百姓的民心。
像苇名一心、前田庆次、岛津岁久,岛津忠恒这类,真心投降大秦的嬴州本土人士,其实也并不在少数,只是奈何人员成分太杂,难以分辨其中的忠奸,所以多数人都还在考察期。
反观王莽,他就没有大秦那么多顾虑了,只要是从嬴州来的人,无论是谁投靠他都敢收,而他这次会选择出兵九州,除了是被金清所逼迫,以扩大疆域之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招揽嬴州的人才。
王莽深知打仗所拼的就是人才,可三韩半岛哪怕已经完成一统,也没有足够多的人才供他驱使,反而是一海之隔的嬴州,人才密度丝毫不逊于中原。
其实这也很正常,东瀛数千年积攒的人才,却在同一时期,集中出现在一座岛上,那人才密度能不高吗?
不过嬴州的人才数量虽多,但质量方面就要差得多了,绝大多数属性都在50~80之间,能上90的就已经是顶级人才了,而破百的更是凤毛麟角,就更别说是黄金级的大才。
不过王莽也没有挑剔的资格,他本来也没有其他选择,有倭人用总比没有要强吧?
既然注定无法在质量上取胜,那王莽也只能在数量上弯道超车了。
听完渊盖苏文的讲述后,王莽强忍着心中愤怒,问道:“这么说来的话,你是因为遇到了苇名一心,伤上加伤,才会在人吉城之败后又败了一阵?”
王莽穿越前虽做足了准备,但对于苇名一心,不怎么玩游戏的他是真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只是认为这是个被埋没的本土人物,心中也并没有多少忌惮。
“额,那倒不是……”
渊盖苏文露出尴尬之色,犹豫了一番后,还是如实交代了人吉城之败后,他所经历的又一场惨败。
简而言之,就是带伤的渊盖苏文和虽败给了苇名一心,但也成为掩护败军撤退,可战后他却自作聪明的想到了一个诱敌之计,想要力挽狂澜。
渊盖苏文故意对外选宣称。自己因之前的大战受了重伤,而军心也因此动荡不堪的消息,想要示敌以弱从而引诱秦军前来袭,而他则联合倭将柴田胜家设下埋伏。
没错,就是那个在征倭大战中,被吴起一把大火,连带着浦元城和十万大军,一起葬送的在织田家主将柴田胜家。
哪怕是吴起都以为柴田胜家死了,但其实那把火其实并没烧死柴田胜家,他事先察觉到了不对劲,但已无法阻止秦军的火攻,只能带着少量心腹从暗道逃离浦元城,这才避免了被烧死的命运。
至于逃出生天后的柴田胜家,为何不去投靠丰臣秀吉?反而舍近求远的追随了王莽?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两人有着很深的过节。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这两人原史中就是死敌,柴田胜家更是在贱岳之战战败后,宁愿点燃炸药而自杀都不愿意归顺丰臣秀吉。
这一世的两人的过节依旧不小,但真正让柴田胜家选择王莽的原因,还是东瀛亡国后丰臣秀吉面对汉人的态度太软弱了,让他看不到复国的希望,所以才会舍近求远的选择王莽。
柴田胜家可不是一个人投靠的王莽,而得知他投靠了王莽后,一些同样不满丰臣秀吉的人也纷纷前来投靠,比如:果心居士、百地三太夫等等,这也让柴田胜家成为了王莽麾下的倭系武将之首。
别看王莽只有三韩屁大点的地方,但随着其正式占领北九州,他麾下已经能划分为汉系、朝系、倭系,以及外族系这四大派系。
前三者自然是按照本族进行划分,而最后的外族系,则是除汉朝倭三族外的所有异族。
柴田胜家虽是倭系之首,但渊盖苏文也是朝系的扛鼎人物,他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柴田胜家自然不好拒绝。
柴田胜家之前没和秦政打过交道,所以并不知道秦政的厉害,而渊盖苏文的计划虽有些粗藏,但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况且就算被识破了,有他在起码不会战败。
抱着这样的想法的柴田胜家,决定配合渊盖苏文实施诱敌之计,却不想不但没能算计到秦政,反而还被秦政给反伏击了,而且伤亡比之前的一战还大,伤亡达到了近八千众。
渊盖苏文先是中了秦政的反间计,后又中了连环计,这让王莽气的说都不出话来了。
要知道自进军和占领北九州以来,王莽军总伤亡都不到一千,而渊盖苏文连续的两场大败,却让他损失了足足一万一千大军。
朝鲜国总兵力也不过十六万,一下子损失了十六分之一,这又岂能让王莽不心疼,同时也对秦政的忌惮达到顶点,甚至达到了仅次于嬴昊的级别了。
一开始王莽是没把秦政放在眼里的,觉得对方也就是个能力尚可,只是出身却极好的世家子,可是在了解秦政的具体经历之后,他才发现秦政此人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嬴温养子,十八岁从军,鲜有败绩,其功绩不能说顶尖,却也绝对不算差了,但最关键的还他的政绩。
秦政先后担任过荆州、雍州,以及嬴州,足足三个州的刺史,在他的任期间这三个州也都各有各的问题,可他不但都解决了,而且每个州都治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雍州和嬴州。
秦政任雍州刺史期间,李唐可还没有被灭国呢,而李世民更是大小动作不断,可偏偏秦政却能见招拆招硬抗了下来。
至于嬴州刺史之位就更是个烫手的山芋了,毕竟嬴州的势力之多,局势之复杂,哪怕是王莽都没有百分百的信心能应付得来,但偏偏秦政却应对的如鱼得水。
这样的政治应对能力,找遍全史也没有几个,所以哪怕是王莽也不得不怀疑秦政的身份了。
难道秦政真的是秦始皇的同位体?王莽心中暗道。
之前王莽从没把秦政当做始皇帝的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名叫政的人虽不算多,但也并不是没有;
二是这个时代的土着之中,也确实有不少被埋没的人才,比如:苇名一心等等;
三是他不觉得秦始皇这种人物会屈居任何人下。
这三个原因中尤其以第三点为最,但这其实是王莽的固有思维在作祟,他打心眼里就不觉得秦始皇会屈居任何人下,所以自然就不会往这方面不去想。
但实际上王莽只需往这方面想一想就会知道,嬴政之所以能成为始皇帝,最大一条还是因为他是庄襄王的嫡长子,没了这层身份的话,任凭嬴政的个人能力再强,他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
秦政就是失去继承权的嬴政,这一世他的父亲不是庄襄王,而是嬴温的弟弟,而他虽是嬴温的养子,但嬴温有自己的儿子,嬴昊也有自己的儿子,所以秦政在法统上就不具备任何继承的资格。
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残酷,没有法统上的支持,哪怕是秦始皇,也只能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当个臣子。
在意识到了秦政有可能是秦始皇后,王莽就知道九州恐怕没那么好打了,哪怕秦政现在手下并没有什么强将,他也要拿出全力来认真应对了,毕竟秦始皇值得这样的待遇。
王莽很期待,若是能在接下的打战中,他击败甚至斩杀秦政的话,不知道嬴昊的表情会不会很难看呢。
一念至此,王莽当即将召集麾下众文武,共同商议一下对付秦政的办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