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上)
爱小说(www.18ys.net)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18ys.net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错把将军属下为了助威喝彩的鼓声当成了雷鸣闪电……一时失手,真是……”拓拔酋长也是个聪明人,既然已经猜出赵括看透了他的心思,他也就不必再遮遮掩掩,一口承认了自己是为外力干扰,这才失了手,射失了靶子。
拓拔酋长到底还是些斤两的角色,绝不是那些只识弯弓射猎的普通东胡牧人、壮勇所能比的。别看他说起话来,倒是一付坦然的样儿,其实只是一个对笑,就把脏水泼到赵括身上,责怪赵括的人在下面动手脚,使绊子,这才害得他射失了靶子,丢了面子;至于自己先是低估了赵括本事,后又为赵括的射术所震撼,搞得心神不宁,自信大跌,手抖不停,射不中柳条的丑事儿却是只字不提――拓拔酋长到了现在还是那么蛮横无理,全然是“责任全都是你的,功劳全归我”的野蛮作风,毫不知进退有道,只知道像只恶犬似的,逮着机会就反咬上对手赵括一口。
赵括也不是像老师荀子一样的雅量大儒,他更多的沾染了流行于邯郸市面上的豪侠之气;“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三分”正是本着如此侠义之道,赵括才依着东胡人盟会的习俗,与先先后后赶来盟会的众胡酋娱乐、游戏、宴会,连续三日不休不止――讽刺的是,赵括本身所推崇的外儒内法之道,却是最忌讳“侠”这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的。
“大丈夫行事,当不拘泥于小事”与众胡酋狂饮得头痛欲裂之后,赵括反而更加清醒了。
现在拓拔酋长像个疯狗一样,如此犬吠着咬到款待自己的主人身上,就算是在被中原之人视为蛮夷的东胡人眼里,都认为是他拓拔家的人失礼,赵括就更没有理由再让他了。
“拓拔酋长真是高风亮节,明明只要轻开弓弦,再发一矢,便可剩我赵括一成,却不想你有心相让,故意把最后上箭射到了天上,故意让我……今日邀约众族长、长老游戏聚会于此,虽是我赵国做的主设宴,却是借你们东胡之地,而你们拓拔部是东胡诸部之首,自然坐得起主宾之位――现在可好了,我这个主,却要让你这个客相让……真是见不得人,失礼,失礼了!”聪明人说聪明话,赵括没有立刻与拓拔酋长翻脸,而是在明里微笑回应着,其实是把拓拔酋长故作相让,实为抢占道义高的小计谋给说了个透,同时又一口咬定,拓拔酋长就是在让自己――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拓拔酋长当着自己与众胡酋的面儿,承认了自己输了。
拓拔酋长一听赵括把他学艺不精,神情不定,以至于射不中靶的丑事儿,反说成了谦让的美德,知道赵括是在给他递梯子、找台阶下,虽然知道下了台后,自个儿也没有多少好果子吃,但总比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好吧,于是他把眉头一皱,权衡了一下利弊,只得横下心来,下得战马,对赵括行了个中原式的拱手礼:“传闻赵国新马服君高义,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来,来,来,在下在这里给马服子行礼了!”
“哪里,还是拓拔酋长承让了!”赵括回了个礼,又看到随拓拔酋长而来的慕容酋长鬼鬼祟祟地靠了过来,便使了个绵里藏针的小招数,笑而对拓拔酋长言道:“拓拔酋长你虽说是来得尺了点儿,却是最让众宾客牵挂的主宾。方才我还如众人玩笑道:昔日夏禹就是借着盟会之时防风氏酋长姗姗来迟的由头,发起了对我们的东夷先民的战争,加害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可恶之极。
所以我才当着大家的面儿说,今次盟会,不论先来后到,乃至于延误了会期,都没有关系,只要来了,饮上一杯中原的米酒,吃上一块草原的烤肉,大家乐和乐和,联络一下便可。
我知道草原广大,什么消息都要些日子才能传递到四方,故而我们这回盟会,有意按草原之礼,从盟会召开之时算起,大宴三日,之后再慢慢商量结盟,对抗匈奴之事――甚至于大家一起对付这此年来,不时威逼你们的燕国,我们也可以商量。”
见赵括这么一说,拓拔酋长心中有了底,知道自己这一番谋划虽然没有落到什么好处,可也没有失去什么,最多就是又要拜倒在强者脚下,吃强者施舍给他的残羹冷炙――这种事情,他们拓拔部历代酋长还做了少了吗。
当不成恶狼捕杀牛羊,就当野狗吃些腐肉,一样可以生存壮大――深谙草原生存之道的拓拔酋长当然不会忘记祖生的生存教训。他立刻向赵括点头,表示赞同赵括之言,听从赵括之命;至于赵括说的“夏禹杀防风的故事”,他只把此言当成耳旁风――这话显然不是针对他“强大的”拓拔部的,他拓拔部的势力在哪儿摆着,赵括要收拾匈奴,对付燕国都用得着他。“长刀在手,心中不慌”,他才不担心会被赵括玩秋后算帐的老噱头。
看着风头不对,竭力凑过来的慕容酋长听到赵括与拓拔酋长的数句笑谈,可就是脸色大变了:“这防风、夏禹的,不就是在暗指我与那拓拔酋长吗?
嗨,这拓拔酋长也真是的,人家明明在向他挥刀示威了,他怎么还在那里像个摇尾狗似地对着人笑啊?当初在赴会路上与我相遇,信誓旦旦地说要谋个盟主之位当当的也是他……
可现在……”
看着拓拔酋长与赵括有说有笑地攀谈,甚至于携手同行,一付老友相聚,又似腥腥相惜的样子,而这个他拓拔酋长的“帮凶”却被两人晾在了一边,凄凄惨惨地跟在后边,慕容酋长不光是心里不是滋味,而且还大有被人给卖了还要陪笑脸的感觉。
“防风、夏禹”这些上事迹流传甚广的古名人的大名像苍蝇一样在他的耳边嗡嗡作响,时时回荡在他的耳中,让他感觉像被针刺穿了耳膜一样,而且是刺在耳中,痛在心头。
此时的慕容酋长已是心中凄凄切切,凉了大半节,除了感叹自己心高命薄势力不济才沦为随时都会被他人抛弃的走狗之外――这正是赵括所要追求的效果,他要用威伏拓拔酋长这个摆在眼前的实例,让慕容酋长这样的墙头草看清形势,再放任他们审时度事,最后做出自己的决断――当然,这些决断不外乎于被迫降伏或者是真心归附。
“跟着这个人的身人一定少不了肉吃,有得衣穿,还不会被人欺负!”看着东胡部落中为强大拓拔部落的酋长虽与赵括并肩而行却是点头哈腰自甘下风,实力不俗居于东胡中上的慕容部落酋长像只宠物狗一样,屁颠颠地跟在赵括身后,连与赵括并行的勇气都没有,其它东胡酋首们纷纷在心中盘算着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
当然,先投到赵国一边,观望探查然后再图后招很自然的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也不是说这些胡儿是无信无义,见利忘义的鼠辈走狗,这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是草原上的法则。正如上古时代的中原先民喜欢聚集在善于耕种,会取火住屋的能人周围,把他们视会圣人一样,草原上的牧人也会聚集在会判断水草所在,指挥守猎,有能力保护他们辛劳所得的人周围。
如今的东胡社会发展进程、生产模式正是处在这个“圣人辈出”的时代,对他们来说,那些在沐浴过文明之光的中原人眼中的种种“无耻”行为,正是顺应了天理人道的大义之举;在他们心中做出投靠仇人之子赵括的决定之时,当然不会有半点面红耳赤――赵奢为燕国上谷郡守时,曾经大屠常年骚扰燕国北境的东胡部众,把他们赶出了燕山一带的祖居地――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儿子会打洞”,现在想来,当年赵奢对他们的驱逐,正是这他们眼前的赵括是可以投靠的人又一绝好佐证。
众胡酋等到赵括拉着拓拔酋长走到自家跟前之时,已是出于赤诚之心或是投机之意,纷纷以笑脸迎来,个个拱手弯腰,口中皆是道贺之词。更有甚者,几个胡儿用道听途说来的中原礼仪,规规矩矩地恭身迎上,猴学人样似地为比试完射术的赵括两人双手奉上酒盏,请两人对饮一盏,一笑怋仇,以示友好――流行于中原的儒家君子之风,已然被赵括给带到了草原蛮邦。
见东胡酋长们不是吃了拿了赵国的而口软手软,就是被赵军军势兵威折服,或者根本就是没有头脑,人云亦云地随着主流而言,更有甚者干脆就伏于自己魄力之下,赵括满意得把胸一挺、头一点,向众人拱手回礼。
一时间宾主之别骤然而分,再也不用谁多说一句,再争什么盟主之尊,谁做执牛耳、斩白马者了――赵括已然成了当仁不让的盟会之主了。
眼看着瓜熟,就只等落地,赵括也不再着一时之急,又一手牵着拓拔酋长,再伸手去拉被冷落在身后的慕容酋长,让两人与自己并行。这着实让慕容酋长心中一暖,大感受宠若惊。也算得上一方风云人物的慕容酋长就这么乖乖地吃下了赵括送给他的“不花一个铜钱的甜枣儿”。
当然,赵括的“甜枣儿”还不止这么一颗,也不光只是给慕容酋长一人的,只要等到适当的机会,就会抛出他事先为众胡酋备好的大礼了。
***
“匈奴吗……”虽然事前已经知道这一次史无前例的盟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可一听赵括说起联合中原赵国与草原东胡诸部之力,共同防御匈奴的威胁之事,还有一些东胡小部的头领把眉头一皱,轻轻念叨着,缓缓把头摇了一两下子。
“对,正是匈奴!”见众人一片静默,又听到一声声如蚕蚀桑叶的议论之声,赵括单拳一握,斩钉截铁,直奔主题道:“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对付同时威胁到我们双方安定的匈奴――除了这个,列席诸为酋长、头人,长老、族长还有什么别的心腹大患吗?”
“这个……”方才几个小声嘀咕的胡儿把头一埋,做无语之状,其实心中却是有难言之隐,卡在喉间吐不出来。
东胡人的难言之隐,赵括心中清楚得很――他们的心思就如中原的韩魏之国畏惧强秦,齐楚之邦不原开罪强秦一样,虽然有联合一起,以求自保的心思,可到底还是没有那样的胆子。
东胡弱部自身势力不济,如果不联合起来反抗咄咄逼人的匈奴,终究是逃不过如乞颜、独孤之部被匈奴兼并,牛马财产被强占、族人沦为奴隶的悲惨命运,可他们却没有与强大的匈奴对抗的力量。
东胡强部虽然有能力自保,有机会在一两次战斗中胜过匈奴骑兵,可是自身实力毕竟有限,在与匈奴的长期对抗中,总是居于劣势,终究是朝不保夕,在匈奴的不断蚕食之下,最终还是逃不过弱部一般的下场。光就这一点来说,倒是与如今的赵国有点雷同――同样的,赵国也是军事实力可以于西南的强邻秦国一较长短,可是真要打成了消耗国力的持久战,便又是力不从心了。
正是因为军事上的强势,使赵国自武灵王起就有了灭秦而一统嬴姓赵氏两家的雄心壮志,并连续数代君王为此做着或多或少的准备,而如拓拔、慕容之流的东胡强部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付在末日来到之前,纵情享受的样子――这便是他们之间的不同,东胡强部酋长们的心态更类似于延缓末日来到的那一天的魏王、韩王,而不是试图强国图存的历代赵王。
快淹死的人总是要竭力伸手抓取任何自以为是可以保全性命的东西的,即便那浮在水面上的希望不过是一根稻草。更何况众东胡酋长又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赵括伸给他们的可不是一根虚幻的救命稻草;正因为他们的“聪明”,使他们对赵括的善意伸手,生出了种种疑虑。
虽说不是眼见,但也是耳闻,胡酋们大多从草原游商的口中听说过中原国家的结盟联合,就像是小儿之间的游戏一样,不能当成真的――朝秦暮楚的成语可不光是在中原流行,消息传递如风的草原人更是懂得其中的道理。
他们害怕的是这头才与赵国结了盟,那头就惹怒了匈奴,召来匈奴的讨伐;就算是讨伐,联合在一起的东胡诸部倒也可以承受得起,他们所担心的是如果赵国只把他东胡当成抵抗匈奴的盾牌,乃至于代赵国受匈奴兵灾之祸,而赵国兵马不来援助,只留他们一家苦苦支撑――被人卖了,还为人数钱的大蠢事,这些自以为“聪明得很”的胡儿头领可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他们听到赵括说起联盟,又言匈奴为东胡心腹大患之时,皆是在心中默默点头,面部表情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张张被草原的风沙出条条沟壑的黑红脸儿上显示出欲笑又止,不知喜乐的表情,或者根本就是漠然一瞥赵括,全然不相信其言论的样子。
当然,碍于赵军军威如虎豹,赵括神彩似龙马,他们也不敢直接对赵括说什么。
还是拓拔酋长有点胆识,他见众同族不吭一声,也就猜出众人心中的想法。他一想自己此时不带个头,当下众东胡酋长的嘴巴,那可就没有机会挽回先前比箭时的失分了。于是他把嗓子一清,嗑嗑两声就对赵括言道:“这么说吧,马服君,你拿什么让我们相信你是真心与我们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你的手中可有你家大王的手令命书?”
拓拔酋长这么一问,倒还真给赵括出了个不算是小的题目,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可赵括的手中还真就没有什么赵王丹给的任何联合东胡的王命,甚至是受意――以赵王丹得过且过,后发制人的性子,他才不会像他的祖父赵武灵王一样出动出击,联胡自强;再说已经以中原大国自居的赵王丹也不可能放下面子,与一群胡虏结成对等的军事同盟――这种有失国体的事情,下面只要上一份表,使他赵王丹知道,连正式的回复文书都不用再传达下去,让赵括这个地方长官去做就行了。
贵为上邦之国的国君赵丹可不想像他的祖父一样,再被以文明之邦傲视四方的中原各国笑话为“赵胡酋”了;地方大员肯出头当了这个赵胡酋,又为赵国谋得了利益,再送一个理通胡蛮的把柄在自己手上捏着,赵王丹自当是瞎子吃点心,心中有数,更是甜在心里。
当然,赵括也不怕有什么短处被赵王丹攥在手中,要是当真自己没有“过失”被自家君王拿住,自己倒还真有点怕随时被赵王丹夺了官职,不能完成自己的“长平布局”了――要上位者信赖自己,放心地让自己干事,却要以自污的方式加以实现,在官吏制度还不完善的战国却已经是司空见惯,只是赵国没有用收受贿赂的方式罢了;至于后世,这自污之术的平凡使用更成为中国官场上的一道奇观。
拓拔酋长言入赵括耳中,倒是让他有一点吃惊:“真没有想到,问得这么刁钻……好在我早有准备!”
赵括镇定自若,却是避重就轻,只说自己有诚意与东胡诸部联合,却只字不提赵王君命之事:“说我们赵国没有诚意与你们东胡联合起来对抗匈奴吗?好,你要诚意,我就给你诚意!”
说话前赵括把大手一挥,言道:“把那件大礼给我抬上来!”
一言闭后,又是片刻,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便是战败被俘,狼狈不堪地关在牢笼中的匈奴左谷蠡王了。此时的左谷蠡王披头散发地呆坐在笼中,连只斗败了的公鸡都不如,那里还有半点昔日里耀武扬威的匈奴大王的威风。当他发现自己像一盘菜一样,被端到宴会之上,又看着鼎下熊熊燃烧的烈焰,听到鼎中沸油的响腾之声,嗅到鼎中传出的阵阵肉香,便全身打起哆嗦来,生怕自己成为东胡酋长们的下一道油炸下酒菜――东胡部落吃仇敌之肉的名声可是广播于草原大漠的,他见识广博的左谷蠡王怎么会不知。
“这……这是什么人啊?”众胡酋议论纷纷道,心中皆在想:是什么人物值得赵括这反郑重其事地送到他们的面前,还说这意就是他们赵国的“诚意”。
“左谷蠡王……来说说你是怎么拦住我军北上盟会之路,又是怎么被我借着大雾之天,以少胜多奇袭打败的吧!”赵括不容众胡酋多猜多想,立刻解开了谜底。
“什么,他……他就是左谷蠡王……怎么,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了!”众胡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再去看到当了笼中困兽的左谷蠡王,还是不怎么相信这就中那个常年欺压攻击他们的匈奴大王。
赵括一听众胡儿的议论,这才把头一扭,看了笼中的左谷蠡王一眼,果然看他像只被人拔了利齿的病老虎一样,有气无力地坐在笼中,甚至这坐也做得没有一点坐像,同时还不时的颤抖着,就像是怕被人掰了口中最后几颗牙一样。
“左谷蠡王,这才几天不见,你怎么这样了?”赵括明知故问道。
左谷蠡王能不这样吗。
自打他被赵国俘获以来,赵括倒是有下令好生招待这位万骑之尊的匈奴实权人物,只是赵括的好心却被他当了驴肝马肺,起初几天他倒是学着中原腐儒,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架势,充当起了英雄义士,搞起了绝食,一付要为大匈奴殉难赴死的样子。
可过来两天,他身上的膘也掉得差不多了,到了伸手要食的时候了,可才安稳地吃了一顿煮水羊肉,便又吃不下东西了……
到了盟会营地,听着东胡人的胡腔胡语,左谷蠡王已经把赵括一军北上的目的猜出了个八九不离十,他知道赵国这回可能与东胡诸部结成针对他们匈奴的同盟了。这对正内部明和实乱的匈奴意味着什么他已经无心多想了,他现在所想的是,八成他要被联合在一起的东胡与赵国当成祭旗盟誓的牺牲了。
性命不保,左谷蠡王哪里还吃得下,睡得安呢――这不吃不睡的,他的精神头自然也就好不起来;所以展现在众东胡酋长面前的,不是一位战败之后还高昂着头颅的将军,却是一个如一滩烂泥的乞丐。
当然,这也是赵括听从了缭子的鬼点子,改变原有计划,将计就计有意要向众东胡族人面前展示匈奴人疲弱的一面,坚定东胡人抗击匈奴的决心。
“你……你们想杀就杀,把人活活煮了吃算什么英雄!”左谷蠡王反应过来是赵括在向他问话,便故作硬气,大声叫道;其实,他求个好死的说法已经是自泄底气,让赵括拿到了他的命门。
“看样子您还有点精神……这样好了……”赵括对左谷蠡王点了点头,又是故意地朝他阴笑一下,吓得左谷蠡王的身子又震了一下。
“来人啊,给左谷蠡王好生洗漱一下,换套新衣,精精神神地与众部落首领对饮啖肉,把酒言欢。”赵括对手下吩咐道。
赵括一声令下,众兵便七手八脚的把左谷蠡王从笼中拽了出来,拖到一边,当着众人拔去旧身,又从河中汲来清水洗涤他那数年不洗的肮脏身子。
赵兵的粗鲁行动让左谷蠡王更回坚定了自己要被煮来吃掉的想法,于是他从一开始就竭力防抗,大声咒骂,最后骂声都变成了含混不清的嚎叫――这便更像是杀猪宰羊了,立刻引来了众胡儿的声声嘲笑。
等到左谷蠡王换洗停当了,他又被众兵拉到宴会场上,才算是在东胡人面前露了真容。
“果然是那该死的左谷蠡王!”席上宾客已经有人拍大腿抡拳头了。
“杀!杀了这个混蛋!就是他去年趁着我部中男丁在外放牧,引着万骑兵马偷袭了我部营地,抢了我们部中不少女人!”喊打喊杀的人也冒出来了。
“诸位不要着急,反正这位匈奴左谷蠡王就当是我送给大家真正的见面大礼物了,我把他教给你们,要怎么处置他,是你们的事。只是现在还不杀他的时候,大家想不想从左谷蠡王口中听点有意思的东西……”赵括双手一举,示意安抚见了仇人而显得分外眼红的东胡首领们。
“什么?”
“意思的东西?”
就在众胡儿口吐惊言之时,赵括已经一个眼神使给左谷蠡王。又看了看正在烧着沸油的大鼎,言下之意:想要好死吗,那就配合我的问话吧。
拓拔酋长到底还是些斤两的角色,绝不是那些只识弯弓射猎的普通东胡牧人、壮勇所能比的。别看他说起话来,倒是一付坦然的样儿,其实只是一个对笑,就把脏水泼到赵括身上,责怪赵括的人在下面动手脚,使绊子,这才害得他射失了靶子,丢了面子;至于自己先是低估了赵括本事,后又为赵括的射术所震撼,搞得心神不宁,自信大跌,手抖不停,射不中柳条的丑事儿却是只字不提――拓拔酋长到了现在还是那么蛮横无理,全然是“责任全都是你的,功劳全归我”的野蛮作风,毫不知进退有道,只知道像只恶犬似的,逮着机会就反咬上对手赵括一口。
赵括也不是像老师荀子一样的雅量大儒,他更多的沾染了流行于邯郸市面上的豪侠之气;“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三分”正是本着如此侠义之道,赵括才依着东胡人盟会的习俗,与先先后后赶来盟会的众胡酋娱乐、游戏、宴会,连续三日不休不止――讽刺的是,赵括本身所推崇的外儒内法之道,却是最忌讳“侠”这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的。
“大丈夫行事,当不拘泥于小事”与众胡酋狂饮得头痛欲裂之后,赵括反而更加清醒了。
现在拓拔酋长像个疯狗一样,如此犬吠着咬到款待自己的主人身上,就算是在被中原之人视为蛮夷的东胡人眼里,都认为是他拓拔家的人失礼,赵括就更没有理由再让他了。
“拓拔酋长真是高风亮节,明明只要轻开弓弦,再发一矢,便可剩我赵括一成,却不想你有心相让,故意把最后上箭射到了天上,故意让我……今日邀约众族长、长老游戏聚会于此,虽是我赵国做的主设宴,却是借你们东胡之地,而你们拓拔部是东胡诸部之首,自然坐得起主宾之位――现在可好了,我这个主,却要让你这个客相让……真是见不得人,失礼,失礼了!”聪明人说聪明话,赵括没有立刻与拓拔酋长翻脸,而是在明里微笑回应着,其实是把拓拔酋长故作相让,实为抢占道义高的小计谋给说了个透,同时又一口咬定,拓拔酋长就是在让自己――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拓拔酋长当着自己与众胡酋的面儿,承认了自己输了。
拓拔酋长一听赵括把他学艺不精,神情不定,以至于射不中靶的丑事儿,反说成了谦让的美德,知道赵括是在给他递梯子、找台阶下,虽然知道下了台后,自个儿也没有多少好果子吃,但总比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好吧,于是他把眉头一皱,权衡了一下利弊,只得横下心来,下得战马,对赵括行了个中原式的拱手礼:“传闻赵国新马服君高义,如今一见,果然如此……
来,来,来,在下在这里给马服子行礼了!”
“哪里,还是拓拔酋长承让了!”赵括回了个礼,又看到随拓拔酋长而来的慕容酋长鬼鬼祟祟地靠了过来,便使了个绵里藏针的小招数,笑而对拓拔酋长言道:“拓拔酋长你虽说是来得尺了点儿,却是最让众宾客牵挂的主宾。方才我还如众人玩笑道:昔日夏禹就是借着盟会之时防风氏酋长姗姗来迟的由头,发起了对我们的东夷先民的战争,加害我们的祖先,实在是可恶之极。
所以我才当着大家的面儿说,今次盟会,不论先来后到,乃至于延误了会期,都没有关系,只要来了,饮上一杯中原的米酒,吃上一块草原的烤肉,大家乐和乐和,联络一下便可。
我知道草原广大,什么消息都要些日子才能传递到四方,故而我们这回盟会,有意按草原之礼,从盟会召开之时算起,大宴三日,之后再慢慢商量结盟,对抗匈奴之事――甚至于大家一起对付这此年来,不时威逼你们的燕国,我们也可以商量。”
见赵括这么一说,拓拔酋长心中有了底,知道自己这一番谋划虽然没有落到什么好处,可也没有失去什么,最多就是又要拜倒在强者脚下,吃强者施舍给他的残羹冷炙――这种事情,他们拓拔部历代酋长还做了少了吗。
当不成恶狼捕杀牛羊,就当野狗吃些腐肉,一样可以生存壮大――深谙草原生存之道的拓拔酋长当然不会忘记祖生的生存教训。他立刻向赵括点头,表示赞同赵括之言,听从赵括之命;至于赵括说的“夏禹杀防风的故事”,他只把此言当成耳旁风――这话显然不是针对他“强大的”拓拔部的,他拓拔部的势力在哪儿摆着,赵括要收拾匈奴,对付燕国都用得着他。“长刀在手,心中不慌”,他才不担心会被赵括玩秋后算帐的老噱头。
看着风头不对,竭力凑过来的慕容酋长听到赵括与拓拔酋长的数句笑谈,可就是脸色大变了:“这防风、夏禹的,不就是在暗指我与那拓拔酋长吗?
嗨,这拓拔酋长也真是的,人家明明在向他挥刀示威了,他怎么还在那里像个摇尾狗似地对着人笑啊?当初在赴会路上与我相遇,信誓旦旦地说要谋个盟主之位当当的也是他……
可现在……”
看着拓拔酋长与赵括有说有笑地攀谈,甚至于携手同行,一付老友相聚,又似腥腥相惜的样子,而这个他拓拔酋长的“帮凶”却被两人晾在了一边,凄凄惨惨地跟在后边,慕容酋长不光是心里不是滋味,而且还大有被人给卖了还要陪笑脸的感觉。
“防风、夏禹”这些上事迹流传甚广的古名人的大名像苍蝇一样在他的耳边嗡嗡作响,时时回荡在他的耳中,让他感觉像被针刺穿了耳膜一样,而且是刺在耳中,痛在心头。
此时的慕容酋长已是心中凄凄切切,凉了大半节,除了感叹自己心高命薄势力不济才沦为随时都会被他人抛弃的走狗之外――这正是赵括所要追求的效果,他要用威伏拓拔酋长这个摆在眼前的实例,让慕容酋长这样的墙头草看清形势,再放任他们审时度事,最后做出自己的决断――当然,这些决断不外乎于被迫降伏或者是真心归附。
“跟着这个人的身人一定少不了肉吃,有得衣穿,还不会被人欺负!”看着东胡部落中为强大拓拔部落的酋长虽与赵括并肩而行却是点头哈腰自甘下风,实力不俗居于东胡中上的慕容部落酋长像只宠物狗一样,屁颠颠地跟在赵括身后,连与赵括并行的勇气都没有,其它东胡酋首们纷纷在心中盘算着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走。
当然,先投到赵国一边,观望探查然后再图后招很自然的就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也不是说这些胡儿是无信无义,见利忘义的鼠辈走狗,这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是草原上的法则。正如上古时代的中原先民喜欢聚集在善于耕种,会取火住屋的能人周围,把他们视会圣人一样,草原上的牧人也会聚集在会判断水草所在,指挥守猎,有能力保护他们辛劳所得的人周围。
如今的东胡社会发展进程、生产模式正是处在这个“圣人辈出”的时代,对他们来说,那些在沐浴过文明之光的中原人眼中的种种“无耻”行为,正是顺应了天理人道的大义之举;在他们心中做出投靠仇人之子赵括的决定之时,当然不会有半点面红耳赤――赵奢为燕国上谷郡守时,曾经大屠常年骚扰燕国北境的东胡部众,把他们赶出了燕山一带的祖居地――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儿子会打洞”,现在想来,当年赵奢对他们的驱逐,正是这他们眼前的赵括是可以投靠的人又一绝好佐证。
众胡酋等到赵括拉着拓拔酋长走到自家跟前之时,已是出于赤诚之心或是投机之意,纷纷以笑脸迎来,个个拱手弯腰,口中皆是道贺之词。更有甚者,几个胡儿用道听途说来的中原礼仪,规规矩矩地恭身迎上,猴学人样似地为比试完射术的赵括两人双手奉上酒盏,请两人对饮一盏,一笑怋仇,以示友好――流行于中原的儒家君子之风,已然被赵括给带到了草原蛮邦。
见东胡酋长们不是吃了拿了赵国的而口软手软,就是被赵军军势兵威折服,或者根本就是没有头脑,人云亦云地随着主流而言,更有甚者干脆就伏于自己魄力之下,赵括满意得把胸一挺、头一点,向众人拱手回礼。
一时间宾主之别骤然而分,再也不用谁多说一句,再争什么盟主之尊,谁做执牛耳、斩白马者了――赵括已然成了当仁不让的盟会之主了。
眼看着瓜熟,就只等落地,赵括也不再着一时之急,又一手牵着拓拔酋长,再伸手去拉被冷落在身后的慕容酋长,让两人与自己并行。这着实让慕容酋长心中一暖,大感受宠若惊。也算得上一方风云人物的慕容酋长就这么乖乖地吃下了赵括送给他的“不花一个铜钱的甜枣儿”。
当然,赵括的“甜枣儿”还不止这么一颗,也不光只是给慕容酋长一人的,只要等到适当的机会,就会抛出他事先为众胡酋备好的大礼了。
***
“匈奴吗……”虽然事前已经知道这一次史无前例的盟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可一听赵括说起联合中原赵国与草原东胡诸部之力,共同防御匈奴的威胁之事,还有一些东胡小部的头领把眉头一皱,轻轻念叨着,缓缓把头摇了一两下子。
“对,正是匈奴!”见众人一片静默,又听到一声声如蚕蚀桑叶的议论之声,赵括单拳一握,斩钉截铁,直奔主题道:“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对付同时威胁到我们双方安定的匈奴――除了这个,列席诸为酋长、头人,长老、族长还有什么别的心腹大患吗?”
“这个……”方才几个小声嘀咕的胡儿把头一埋,做无语之状,其实心中却是有难言之隐,卡在喉间吐不出来。
东胡人的难言之隐,赵括心中清楚得很――他们的心思就如中原的韩魏之国畏惧强秦,齐楚之邦不原开罪强秦一样,虽然有联合一起,以求自保的心思,可到底还是没有那样的胆子。
东胡弱部自身势力不济,如果不联合起来反抗咄咄逼人的匈奴,终究是逃不过如乞颜、独孤之部被匈奴兼并,牛马财产被强占、族人沦为奴隶的悲惨命运,可他们却没有与强大的匈奴对抗的力量。
东胡强部虽然有能力自保,有机会在一两次战斗中胜过匈奴骑兵,可是自身实力毕竟有限,在与匈奴的长期对抗中,总是居于劣势,终究是朝不保夕,在匈奴的不断蚕食之下,最终还是逃不过弱部一般的下场。光就这一点来说,倒是与如今的赵国有点雷同――同样的,赵国也是军事实力可以于西南的强邻秦国一较长短,可是真要打成了消耗国力的持久战,便又是力不从心了。
正是因为军事上的强势,使赵国自武灵王起就有了灭秦而一统嬴姓赵氏两家的雄心壮志,并连续数代君王为此做着或多或少的准备,而如拓拔、慕容之流的东胡强部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付在末日来到之前,纵情享受的样子――这便是他们之间的不同,东胡强部酋长们的心态更类似于延缓末日来到的那一天的魏王、韩王,而不是试图强国图存的历代赵王。
快淹死的人总是要竭力伸手抓取任何自以为是可以保全性命的东西的,即便那浮在水面上的希望不过是一根稻草。更何况众东胡酋长又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赵括伸给他们的可不是一根虚幻的救命稻草;正因为他们的“聪明”,使他们对赵括的善意伸手,生出了种种疑虑。
虽说不是眼见,但也是耳闻,胡酋们大多从草原游商的口中听说过中原国家的结盟联合,就像是小儿之间的游戏一样,不能当成真的――朝秦暮楚的成语可不光是在中原流行,消息传递如风的草原人更是懂得其中的道理。
他们害怕的是这头才与赵国结了盟,那头就惹怒了匈奴,召来匈奴的讨伐;就算是讨伐,联合在一起的东胡诸部倒也可以承受得起,他们所担心的是如果赵国只把他东胡当成抵抗匈奴的盾牌,乃至于代赵国受匈奴兵灾之祸,而赵国兵马不来援助,只留他们一家苦苦支撑――被人卖了,还为人数钱的大蠢事,这些自以为“聪明得很”的胡儿头领可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他们听到赵括说起联盟,又言匈奴为东胡心腹大患之时,皆是在心中默默点头,面部表情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一张张被草原的风沙出条条沟壑的黑红脸儿上显示出欲笑又止,不知喜乐的表情,或者根本就是漠然一瞥赵括,全然不相信其言论的样子。
当然,碍于赵军军威如虎豹,赵括神彩似龙马,他们也不敢直接对赵括说什么。
还是拓拔酋长有点胆识,他见众同族不吭一声,也就猜出众人心中的想法。他一想自己此时不带个头,当下众东胡酋长的嘴巴,那可就没有机会挽回先前比箭时的失分了。于是他把嗓子一清,嗑嗑两声就对赵括言道:“这么说吧,马服君,你拿什么让我们相信你是真心与我们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你的手中可有你家大王的手令命书?”
拓拔酋长这么一问,倒还真给赵括出了个不算是小的题目,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可赵括的手中还真就没有什么赵王丹给的任何联合东胡的王命,甚至是受意――以赵王丹得过且过,后发制人的性子,他才不会像他的祖父赵武灵王一样出动出击,联胡自强;再说已经以中原大国自居的赵王丹也不可能放下面子,与一群胡虏结成对等的军事同盟――这种有失国体的事情,下面只要上一份表,使他赵王丹知道,连正式的回复文书都不用再传达下去,让赵括这个地方长官去做就行了。
贵为上邦之国的国君赵丹可不想像他的祖父一样,再被以文明之邦傲视四方的中原各国笑话为“赵胡酋”了;地方大员肯出头当了这个赵胡酋,又为赵国谋得了利益,再送一个理通胡蛮的把柄在自己手上捏着,赵王丹自当是瞎子吃点心,心中有数,更是甜在心里。
当然,赵括也不怕有什么短处被赵王丹攥在手中,要是当真自己没有“过失”被自家君王拿住,自己倒还真有点怕随时被赵王丹夺了官职,不能完成自己的“长平布局”了――要上位者信赖自己,放心地让自己干事,却要以自污的方式加以实现,在官吏制度还不完善的战国却已经是司空见惯,只是赵国没有用收受贿赂的方式罢了;至于后世,这自污之术的平凡使用更成为中国官场上的一道奇观。
拓拔酋长言入赵括耳中,倒是让他有一点吃惊:“真没有想到,问得这么刁钻……好在我早有准备!”
赵括镇定自若,却是避重就轻,只说自己有诚意与东胡诸部联合,却只字不提赵王君命之事:“说我们赵国没有诚意与你们东胡联合起来对抗匈奴吗?好,你要诚意,我就给你诚意!”
说话前赵括把大手一挥,言道:“把那件大礼给我抬上来!”
一言闭后,又是片刻,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便是战败被俘,狼狈不堪地关在牢笼中的匈奴左谷蠡王了。此时的左谷蠡王披头散发地呆坐在笼中,连只斗败了的公鸡都不如,那里还有半点昔日里耀武扬威的匈奴大王的威风。当他发现自己像一盘菜一样,被端到宴会之上,又看着鼎下熊熊燃烧的烈焰,听到鼎中沸油的响腾之声,嗅到鼎中传出的阵阵肉香,便全身打起哆嗦来,生怕自己成为东胡酋长们的下一道油炸下酒菜――东胡部落吃仇敌之肉的名声可是广播于草原大漠的,他见识广博的左谷蠡王怎么会不知。
“这……这是什么人啊?”众胡酋议论纷纷道,心中皆在想:是什么人物值得赵括这反郑重其事地送到他们的面前,还说这意就是他们赵国的“诚意”。
“左谷蠡王……来说说你是怎么拦住我军北上盟会之路,又是怎么被我借着大雾之天,以少胜多奇袭打败的吧!”赵括不容众胡酋多猜多想,立刻解开了谜底。
“什么,他……他就是左谷蠡王……怎么,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了!”众胡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再去看到当了笼中困兽的左谷蠡王,还是不怎么相信这就中那个常年欺压攻击他们的匈奴大王。
赵括一听众胡儿的议论,这才把头一扭,看了笼中的左谷蠡王一眼,果然看他像只被人拔了利齿的病老虎一样,有气无力地坐在笼中,甚至这坐也做得没有一点坐像,同时还不时的颤抖着,就像是怕被人掰了口中最后几颗牙一样。
“左谷蠡王,这才几天不见,你怎么这样了?”赵括明知故问道。
左谷蠡王能不这样吗。
自打他被赵国俘获以来,赵括倒是有下令好生招待这位万骑之尊的匈奴实权人物,只是赵括的好心却被他当了驴肝马肺,起初几天他倒是学着中原腐儒,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架势,充当起了英雄义士,搞起了绝食,一付要为大匈奴殉难赴死的样子。
可过来两天,他身上的膘也掉得差不多了,到了伸手要食的时候了,可才安稳地吃了一顿煮水羊肉,便又吃不下东西了……
到了盟会营地,听着东胡人的胡腔胡语,左谷蠡王已经把赵括一军北上的目的猜出了个八九不离十,他知道赵国这回可能与东胡诸部结成针对他们匈奴的同盟了。这对正内部明和实乱的匈奴意味着什么他已经无心多想了,他现在所想的是,八成他要被联合在一起的东胡与赵国当成祭旗盟誓的牺牲了。
性命不保,左谷蠡王哪里还吃得下,睡得安呢――这不吃不睡的,他的精神头自然也就好不起来;所以展现在众东胡酋长面前的,不是一位战败之后还高昂着头颅的将军,却是一个如一滩烂泥的乞丐。
当然,这也是赵括听从了缭子的鬼点子,改变原有计划,将计就计有意要向众东胡族人面前展示匈奴人疲弱的一面,坚定东胡人抗击匈奴的决心。
“你……你们想杀就杀,把人活活煮了吃算什么英雄!”左谷蠡王反应过来是赵括在向他问话,便故作硬气,大声叫道;其实,他求个好死的说法已经是自泄底气,让赵括拿到了他的命门。
“看样子您还有点精神……这样好了……”赵括对左谷蠡王点了点头,又是故意地朝他阴笑一下,吓得左谷蠡王的身子又震了一下。
“来人啊,给左谷蠡王好生洗漱一下,换套新衣,精精神神地与众部落首领对饮啖肉,把酒言欢。”赵括对手下吩咐道。
赵括一声令下,众兵便七手八脚的把左谷蠡王从笼中拽了出来,拖到一边,当着众人拔去旧身,又从河中汲来清水洗涤他那数年不洗的肮脏身子。
赵兵的粗鲁行动让左谷蠡王更回坚定了自己要被煮来吃掉的想法,于是他从一开始就竭力防抗,大声咒骂,最后骂声都变成了含混不清的嚎叫――这便更像是杀猪宰羊了,立刻引来了众胡儿的声声嘲笑。
等到左谷蠡王换洗停当了,他又被众兵拉到宴会场上,才算是在东胡人面前露了真容。
“果然是那该死的左谷蠡王!”席上宾客已经有人拍大腿抡拳头了。
“杀!杀了这个混蛋!就是他去年趁着我部中男丁在外放牧,引着万骑兵马偷袭了我部营地,抢了我们部中不少女人!”喊打喊杀的人也冒出来了。
“诸位不要着急,反正这位匈奴左谷蠡王就当是我送给大家真正的见面大礼物了,我把他教给你们,要怎么处置他,是你们的事。只是现在还不杀他的时候,大家想不想从左谷蠡王口中听点有意思的东西……”赵括双手一举,示意安抚见了仇人而显得分外眼红的东胡首领们。
“什么?”
“意思的东西?”
就在众胡儿口吐惊言之时,赵括已经一个眼神使给左谷蠡王。又看了看正在烧着沸油的大鼎,言下之意:想要好死吗,那就配合我的问话吧。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