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潜居抱道
爱小说(www.18ys.net)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18ys.net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张易纯粹瞎编的经历,误打误撞居然契合张家的隐秘,难怪没费什么口舌,就被接纳为嫡系子弟,而且老者对张易很亲,是当亲孙子看待,张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也当他是亲爷爷。
“爷爷,今天宗谱最上面的祖宗过世才上百年,是迁来这里第一代人吗?”
“第二代才是迁来这里的祖上,第一代人是留地老家的人,他是我们在祖宅的根,震泽张家迁到这里不过百余年,你师傅的长辈可能是第二代人,当时这里互相攻伐,同样很混乱,未胜要先虑败,才派他们出去寻找退路,最终家族打赢了,得以独占马迹岛,现在名列二十八家都是祖上拼来的,以后你跟着我算辈分,是这里的第六代。
对了,你师傅让你到这里来,是希望你长大后,从这里带人去开拓他找的海岛。你还能记得来时的路吗?”
“记得,什么时候去,我给你们带路。那里岛屿很多,有几个比马迹岛要大很多。”张易信口胡诌的岛屿,只能着落在大船群岛上,那个地方在钱江口外的海上,张易读书时去旅游过,住几万人都没有问题,变换了时空,方位不会变,张易依然能摸得到。
“不急,总要等你长大后再去。你现在的任务是读书,你跟着师傅苦读十年,我得考考你学了多少?”老爷子捻着胡须,笑眯眯问道。
如果没有刚才的对话,张易肯定会挑《论语》《孟子》这些书背给他听,现在嘛,当然是张家祖传的书籍才好。
“主要是《素书》和《六韬》,我都会背。”
《素书》是留侯张良伪托黄石公所传的奇书,《六韬》是《太公兵法》,也是张良苦读的兵法,作为历史系学生,还喜欢研究兵法,张易确实会背这两本书。
见到老爷子点头,却没说话,张易立刻就背起来:“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老爷子听完张易背诵的第一章,才说话:“现在你知道我们张家后代为什么要分散隐居了?”
张易立刻说:“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孺子可教也,哈哈,独石吾子后继有人兮。”
独石是张铮的字,也就是张易现在名义上的父亲,老爷子潜心教导二十年,才把张铮放出去游学,确实是很快展露头角。
只是他太激进,刚进太学里,就串联太学生反对梁冀,随后就被当成出头鸟,杖脊而死。
他的死也在世族中引发强烈反弹,质帝趁机利用宦官诱杀了梁冀,不仅没有人为梁冀报仇,反而互相攀诬,宦官利用他们的矛盾,最终把梁家根基也拔了。
听老爷子讲古,张易才知道,历史从本初元年出现拐点,梁冀没杀死汉质帝,随后就当成傀儡摆着,但是历史又顽强地拐了回去,梁冀专权,朝廷都是他党羽,汉质帝有心杀贼,却无人可用,最后是宦官干掉了梁冀,群龙无首之下,宦官开始当政,张铮之死就是这场政变的导火索。
时至今日,汉质帝还顽强地活在皇宫中,主要事情是修道打坐,国家大事都托付给宦官,还美其名曰,学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
冥冥之中好像有个大手,在历史的长弦上拨弄了一下,没有影响历史大局,却让凭空来的张易有个好出身。
张易所读的历史中,没有这个张铮,结果到了这里,张易却过继给他,以后只要出仕,留候后代,张铮之子的身份,绝对比中山靖王之后要实用。
昨晚夜渡过来,一宿没睡,白天又闹哄哄忙着认祖归宗,张易吃晚饭时,哈欠连天,饭后,老爷子就安排张易就寝,自己去找庄主等人聊天。
“绝对不会错,他说从小启蒙后,进学的是《素书》和《六韬》,还给我背了《素书》第一篇,一个字都没有错,这可是张氏的传家经文,外人很难见到,而且这孩子对世道了解很少,连现在皇帝是谁都不知道,确实像海外归来的。”
庄主笑着说:“能背诵《素书》,那就真的可以放心了,其实他说师傅是道人,是岛上的后代,让他来这里归宗,我就大体相信他了,这种秘密只有本家族内部人才知晓,连跟我们几代的庄户人都不清楚。”
少庄主张云对老爷子说:“我也相信他是化外异人传授的,三叔,你如果见到他渡湖用的竹筏,就知道他绝不会是周围势力送来的卧底,因为整个震泽范围都没见过这种竹筏,双层设计,非常精巧适用,吴郡城北水边确实有大片竹林,看竹子的新鲜程度,可以确定是这两天砍伐的,和他说的完全吻合。”
“竹筏?哦,这么好,那我真要长长见识了。”
竹筏已经被抬回来,见到的人都被精巧的竹筏震撼,尤其是交叉双桨配上竹凳,让人可以坐在竹筏上慢慢摇,很省力,还不沾水,再深的水面也不影响航行。
“他还会看星辨位,一晚上就从吴郡岸边渡过来,就是行船的老把式也没这本事,确实是研究天象的异人才能教出来。”
“听他说,从小不仅学文,还练武,身手应该很好,那个武艺高强的密探,是被他一脚踹到湖里的,就算大意了,这点小孩,也得有这个力气才行。”
聊天的几人,七嘴八舌说着张易的优点,心里充满自豪,岛上来了这么一位小能人,是全岛人的福气。
老爷子咳嗽一声,止住他们话题后,才说:“他手里有很多岛屿,最大的海岛,比我们这里要大得多,如果按照老规矩,就要选一批后生跟着他一起学习,一起训练,然后由他带着去开拓新据点。
还有条路是让他用心读书,去朝廷博一个功名,原本铮儿会有出息的,结果出了意外,他是不是接着铮儿的路闯下去,走这条路,有铮儿打下的基础,他出仕会顺利很多。”
张铮是帮皇帝对抗梁籍才死的,皇帝和宦官都是既得利益者,必须承认这个功劳,主家族可以利用张易去继承这笔政-治遗产。
分散隐居是避祸,却不能一直隐居不出,定期还得送些优秀后代出仕,让主家族保持影响力,这才是大家族延续的底蕴。
庄主点点头,觉得都有理,然后一锤定音:“这得看他志向才行,反正现在还小,过几年再决定吧,人手可以先分配给他,就算出仕,身边也要用人的,让他自己训练贴心人吧。”
张易昨天确实累坏了,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起床后发现外面聚着四十几个半大小子,一声不吭排坐在院墙外。
见到张易出门,这些半大孩子主动上前来自报姓名,里面除了几个是张氏庶出的子弟外,其他都是庄户家的孩子,有的连姓氏都没有。
没有人事先对张易说过,不过听完介绍后,张易知道他们以后就是自己的人。
张易接手这些人后,就自成一支,长大后,要带这些人,离开这里去海岛发展家族。
这就是分家避祸,只要不犯诛九族的大罪,分家后的旁支就少受牵连。
和普通家族就近分家不同,张家分家执行得更狠,也更彻底,是从小就开始筹备,在成长中学习管理,还有人负责找地方,等成年后直接迁走,还都是去隐秘的地方,几百年下来,外人很难知道张氏家族有多大。
因为都是迁往南方的隐秘山谷中,活得很滋润,子弟却是黑户口,如果需要出仕,都会去主家族求推荐,弄到留候子孙的身份才行。
江北留地主家祠堂供奉着留候的牌位,那里是张氏家族的根。子弟功成名就后,获得影响的是留地主家族,当然,做官倒霉时,替他扛下来的也是主家族。
譬如张铮游学,起步的地方不是吴郡,而是留地,张铮死后,梁冀就死了,没有祸害波及到留地,因为张铮死得壮烈,反而让世家对张氏高看了一等。
也是因为有这种因果,主家族对旁系子弟的考核就很严格,如果能出仕,主家该支持会全力支持,该管束也毫不留情,对子弟来说,主家族的安危是高于一切的。
张铮所为,其实是不符合张氏韬光养晦家规的,只是效果很好,确实帮张氏扬了大名。
这十几年来,官府对张氏也多有优容,只要有合适人才,轻易不会驳回。
这种家规,换一种说法,主家族是显宗,是对外窗口,隐宗保留家族元气,一明多暗,同气连枝,才能保证家族势力不会被人连根拔起。
旁系家族壮大后,同样要分拆,始终保持不显眼的地位,才能不被人忌惮。
这种分拆,事先会把利益交割清楚,避免因为利益,祸起萧墙。
张易了解内情后,不得不叹服:“留候作为千古名将,果然行事周密,就看这留下的家规,就让人叹为观止。”
昨天摸到这里,今天就成了张氏家族的旁支小家主,以后自己不再是孤家寡人,享受利益的同时,也背负上发展、维护家族的责任。
四十几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八岁,他们要跟着张易一起学习成长,以后就要辅佐张易,而他们的兄弟和父母依然隶属于这里,和张易无关。只有等孩子跟着张易发迹了,才会照顾到他们。
庄里把人交给张易后,除了定下训练成例后,其他都是张易做主,也就是说,张易掌握着这些孩子的生杀大权,还得养活他们。
“读书认字的有哪些?不要一个个汇报,向我这样举手就行。”庄里有现成的学堂,现在的爷爷就是校长,张易估计他们都经历过启蒙。
结果,举手的只有六个,全是张家庶出的孩子,庄户的孩子没有一个举手。
“想读书认字的举手。”张易又问。
见到还是刚才六人举手,张易只能说:“忘记你们身份,只要心里想读书认字的,就可以举手。”
这下子,所有孩子都举手,那几个岁数最大的,把手举得笔直,恨不得脚都堑起来。
他们当然想读书,可是读书从来不是他们敢想的事情。
“一年内,我会教你们所有人读书,能不能读好书,要看你们是不是认真,现在读过书的六人留下,其他人都去找一块青砖,然后把两面磨平。”
六个读过书的,都是八到十岁的孩子,全都是启蒙阶段,张易拿出爷爷的启蒙书籍,然后让他们分别背诵,然后默写,结果很不理想,最多的也就认识几百个字,最少的那个一百字都写不出。
“爷爷,今天宗谱最上面的祖宗过世才上百年,是迁来这里第一代人吗?”
“第二代才是迁来这里的祖上,第一代人是留地老家的人,他是我们在祖宅的根,震泽张家迁到这里不过百余年,你师傅的长辈可能是第二代人,当时这里互相攻伐,同样很混乱,未胜要先虑败,才派他们出去寻找退路,最终家族打赢了,得以独占马迹岛,现在名列二十八家都是祖上拼来的,以后你跟着我算辈分,是这里的第六代。
对了,你师傅让你到这里来,是希望你长大后,从这里带人去开拓他找的海岛。你还能记得来时的路吗?”
“记得,什么时候去,我给你们带路。那里岛屿很多,有几个比马迹岛要大很多。”张易信口胡诌的岛屿,只能着落在大船群岛上,那个地方在钱江口外的海上,张易读书时去旅游过,住几万人都没有问题,变换了时空,方位不会变,张易依然能摸得到。
“不急,总要等你长大后再去。你现在的任务是读书,你跟着师傅苦读十年,我得考考你学了多少?”老爷子捻着胡须,笑眯眯问道。
如果没有刚才的对话,张易肯定会挑《论语》《孟子》这些书背给他听,现在嘛,当然是张家祖传的书籍才好。
“主要是《素书》和《六韬》,我都会背。”
《素书》是留侯张良伪托黄石公所传的奇书,《六韬》是《太公兵法》,也是张良苦读的兵法,作为历史系学生,还喜欢研究兵法,张易确实会背这两本书。
见到老爷子点头,却没说话,张易立刻就背起来:“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老爷子听完张易背诵的第一章,才说话:“现在你知道我们张家后代为什么要分散隐居了?”
张易立刻说:“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孺子可教也,哈哈,独石吾子后继有人兮。”
独石是张铮的字,也就是张易现在名义上的父亲,老爷子潜心教导二十年,才把张铮放出去游学,确实是很快展露头角。
只是他太激进,刚进太学里,就串联太学生反对梁冀,随后就被当成出头鸟,杖脊而死。
他的死也在世族中引发强烈反弹,质帝趁机利用宦官诱杀了梁冀,不仅没有人为梁冀报仇,反而互相攀诬,宦官利用他们的矛盾,最终把梁家根基也拔了。
听老爷子讲古,张易才知道,历史从本初元年出现拐点,梁冀没杀死汉质帝,随后就当成傀儡摆着,但是历史又顽强地拐了回去,梁冀专权,朝廷都是他党羽,汉质帝有心杀贼,却无人可用,最后是宦官干掉了梁冀,群龙无首之下,宦官开始当政,张铮之死就是这场政变的导火索。
时至今日,汉质帝还顽强地活在皇宫中,主要事情是修道打坐,国家大事都托付给宦官,还美其名曰,学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
冥冥之中好像有个大手,在历史的长弦上拨弄了一下,没有影响历史大局,却让凭空来的张易有个好出身。
张易所读的历史中,没有这个张铮,结果到了这里,张易却过继给他,以后只要出仕,留候后代,张铮之子的身份,绝对比中山靖王之后要实用。
昨晚夜渡过来,一宿没睡,白天又闹哄哄忙着认祖归宗,张易吃晚饭时,哈欠连天,饭后,老爷子就安排张易就寝,自己去找庄主等人聊天。
“绝对不会错,他说从小启蒙后,进学的是《素书》和《六韬》,还给我背了《素书》第一篇,一个字都没有错,这可是张氏的传家经文,外人很难见到,而且这孩子对世道了解很少,连现在皇帝是谁都不知道,确实像海外归来的。”
庄主笑着说:“能背诵《素书》,那就真的可以放心了,其实他说师傅是道人,是岛上的后代,让他来这里归宗,我就大体相信他了,这种秘密只有本家族内部人才知晓,连跟我们几代的庄户人都不清楚。”
少庄主张云对老爷子说:“我也相信他是化外异人传授的,三叔,你如果见到他渡湖用的竹筏,就知道他绝不会是周围势力送来的卧底,因为整个震泽范围都没见过这种竹筏,双层设计,非常精巧适用,吴郡城北水边确实有大片竹林,看竹子的新鲜程度,可以确定是这两天砍伐的,和他说的完全吻合。”
“竹筏?哦,这么好,那我真要长长见识了。”
竹筏已经被抬回来,见到的人都被精巧的竹筏震撼,尤其是交叉双桨配上竹凳,让人可以坐在竹筏上慢慢摇,很省力,还不沾水,再深的水面也不影响航行。
“他还会看星辨位,一晚上就从吴郡岸边渡过来,就是行船的老把式也没这本事,确实是研究天象的异人才能教出来。”
“听他说,从小不仅学文,还练武,身手应该很好,那个武艺高强的密探,是被他一脚踹到湖里的,就算大意了,这点小孩,也得有这个力气才行。”
聊天的几人,七嘴八舌说着张易的优点,心里充满自豪,岛上来了这么一位小能人,是全岛人的福气。
老爷子咳嗽一声,止住他们话题后,才说:“他手里有很多岛屿,最大的海岛,比我们这里要大得多,如果按照老规矩,就要选一批后生跟着他一起学习,一起训练,然后由他带着去开拓新据点。
还有条路是让他用心读书,去朝廷博一个功名,原本铮儿会有出息的,结果出了意外,他是不是接着铮儿的路闯下去,走这条路,有铮儿打下的基础,他出仕会顺利很多。”
张铮是帮皇帝对抗梁籍才死的,皇帝和宦官都是既得利益者,必须承认这个功劳,主家族可以利用张易去继承这笔政-治遗产。
分散隐居是避祸,却不能一直隐居不出,定期还得送些优秀后代出仕,让主家族保持影响力,这才是大家族延续的底蕴。
庄主点点头,觉得都有理,然后一锤定音:“这得看他志向才行,反正现在还小,过几年再决定吧,人手可以先分配给他,就算出仕,身边也要用人的,让他自己训练贴心人吧。”
张易昨天确实累坏了,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起床后发现外面聚着四十几个半大小子,一声不吭排坐在院墙外。
见到张易出门,这些半大孩子主动上前来自报姓名,里面除了几个是张氏庶出的子弟外,其他都是庄户家的孩子,有的连姓氏都没有。
没有人事先对张易说过,不过听完介绍后,张易知道他们以后就是自己的人。
张易接手这些人后,就自成一支,长大后,要带这些人,离开这里去海岛发展家族。
这就是分家避祸,只要不犯诛九族的大罪,分家后的旁支就少受牵连。
和普通家族就近分家不同,张家分家执行得更狠,也更彻底,是从小就开始筹备,在成长中学习管理,还有人负责找地方,等成年后直接迁走,还都是去隐秘的地方,几百年下来,外人很难知道张氏家族有多大。
因为都是迁往南方的隐秘山谷中,活得很滋润,子弟却是黑户口,如果需要出仕,都会去主家族求推荐,弄到留候子孙的身份才行。
江北留地主家祠堂供奉着留候的牌位,那里是张氏家族的根。子弟功成名就后,获得影响的是留地主家族,当然,做官倒霉时,替他扛下来的也是主家族。
譬如张铮游学,起步的地方不是吴郡,而是留地,张铮死后,梁冀就死了,没有祸害波及到留地,因为张铮死得壮烈,反而让世家对张氏高看了一等。
也是因为有这种因果,主家族对旁系子弟的考核就很严格,如果能出仕,主家该支持会全力支持,该管束也毫不留情,对子弟来说,主家族的安危是高于一切的。
张铮所为,其实是不符合张氏韬光养晦家规的,只是效果很好,确实帮张氏扬了大名。
这十几年来,官府对张氏也多有优容,只要有合适人才,轻易不会驳回。
这种家规,换一种说法,主家族是显宗,是对外窗口,隐宗保留家族元气,一明多暗,同气连枝,才能保证家族势力不会被人连根拔起。
旁系家族壮大后,同样要分拆,始终保持不显眼的地位,才能不被人忌惮。
这种分拆,事先会把利益交割清楚,避免因为利益,祸起萧墙。
张易了解内情后,不得不叹服:“留候作为千古名将,果然行事周密,就看这留下的家规,就让人叹为观止。”
昨天摸到这里,今天就成了张氏家族的旁支小家主,以后自己不再是孤家寡人,享受利益的同时,也背负上发展、维护家族的责任。
四十几个孩子,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八岁,他们要跟着张易一起学习成长,以后就要辅佐张易,而他们的兄弟和父母依然隶属于这里,和张易无关。只有等孩子跟着张易发迹了,才会照顾到他们。
庄里把人交给张易后,除了定下训练成例后,其他都是张易做主,也就是说,张易掌握着这些孩子的生杀大权,还得养活他们。
“读书认字的有哪些?不要一个个汇报,向我这样举手就行。”庄里有现成的学堂,现在的爷爷就是校长,张易估计他们都经历过启蒙。
结果,举手的只有六个,全是张家庶出的孩子,庄户的孩子没有一个举手。
“想读书认字的举手。”张易又问。
见到还是刚才六人举手,张易只能说:“忘记你们身份,只要心里想读书认字的,就可以举手。”
这下子,所有孩子都举手,那几个岁数最大的,把手举得笔直,恨不得脚都堑起来。
他们当然想读书,可是读书从来不是他们敢想的事情。
“一年内,我会教你们所有人读书,能不能读好书,要看你们是不是认真,现在读过书的六人留下,其他人都去找一块青砖,然后把两面磨平。”
六个读过书的,都是八到十岁的孩子,全都是启蒙阶段,张易拿出爷爷的启蒙书籍,然后让他们分别背诵,然后默写,结果很不理想,最多的也就认识几百个字,最少的那个一百字都写不出。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